冬至大如年,人间小团圆。今天是冬至,大家是不是都被朋友圈里的饺子给刷屏了?要说冬至哪里最热闹,那一定是京博慧蒙幼智园。12月21日,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联融京博慧蒙幼智园一起热热闹闹过冬至,为小朋友讲讲有关冬至的习俗、知识,让小朋友爱上传统文化、爱上冬天。
冬至为什么吃饺子
知识小链接
传说在东汉时期,张仲景在行医回家的路上,看到老百姓耳朵因为寒冷被冻坏了,于是张仲景在冬至那天舍“祛寒娇耳汤”,用羊肉、辣椒等祛寒食材做成饺子,分给老百姓吃饺子、喝汤,治好了冻伤的耳朵,从此以后,每年冬至,老百姓就在冬至这天吃饺子,表示对张仲景的感谢。至今仍有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谣。
“原来‘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‘是一句民谣呀,我还以为不吃饺子真的会冻掉耳朵呢”。小朋友们在听了博物馆宣传推广员对于“冬至吃饺子的由来”讲述之后,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和家长们一起包饺子了。
冬至只有吃饺子吗
北方人习惯冬至吃饺子,在我国南方很多地方有冬至吃汤圆的风俗,寓意团圆,汤圆搭配红糖和酒酿,滋补又暖身。江浙一带冬至吃年糕、潮汕地区吃肉丸、安徽合肥吃挂面。各地不同的冬至美食文化馋得小朋友口水连连。
冬至小知识
冬至,又称“日短至”、“日南至”。冬至这一天是白天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,过了冬至,白天的时间会越来越长。冬至过后,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进九”和“数九寒天”。什么是“数九寒天”,还是家长解释的最全面。
冬日趣事多
过了冬至意味着正式进入了冬天,冬天里都有哪些好玩的和好吃的呢?除了堆雪人、打雪仗,宣传推广员还讲述了在我国最北的地方可以滑雪橇、滑爬犁……关于冬天的好吃的,家长和小朋友给出了不同的答案,一位奶奶说小的时候没有零食,有土豆萝卜吃就很好了。而小朋友们现在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吃到“冬天四件套”:冰糖葫芦、糖炒栗子、烤红薯和奶茶。是呀,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老一辈们努力创造的,小朋友们要好好珍惜呀。
古代的冬天
明代 蓝瑛 《寒山积雪图》 藏于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
近代 黄山寿 《寒江独钓图》 藏于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
在学习了冬至小知识,分享了冬日趣事之后,宣传推广员又带领小朋友欣赏了两幅书画作品:蓝瑛的《寒山积雪图》和黄山寿的《寒江独钓图》,一起走进“古代的冬天”,本次活动也随之落下了帷幕,家长和小朋友意犹未尽。接下来就欢迎家长带着小朋友来到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一探究竟吧。
微博
微信
小程序
其他专题
视频号
抖音号
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 版权所有
鲁公网安备 37162502000348号 备案号:鲁ICP备11010329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