质 地:纸本
尺 寸:纵136.5厘米 横30.5厘米
释 文:山水有灵,亦惊知己;性情所得,未能忘言。
款 识:独秀。
钤 印:陈独秀印(白文)
说 明:此联为梁寒操旧藏。梁寒操(1898-1975),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、中央宣传部部长。1934年与宋庆龄、何香凝、冯玉祥等提出以恢复孙中山“三大政策”为内容,重建国共合作、共同抗日的提案。1949年赴台,历任台湾《中华日报》社董事长、“中国广播公司”董事长、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;任教于香港新亚书院及台湾东吴大学。
作者简介:
陈独秀(1879-1942),字仲甫。安徽怀宁(今属安庆市)人。新文化运动领导者之一,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。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,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。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。1901年因反清宣传活动,受清政府通缉,逃亡日本,入东京高等师范学。辛亥革命后,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。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“二次革命”,失败后被捕入狱。1915年9月,在上海创办并主编《青年》杂志(一年后改名《新青年》)。1917年受聘北京大学。1918年与李大钊等创办《每周评论》。期间以《新青年》、《每周评论》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,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,提倡文学革命,反对封建旧思想、旧文化、旧礼教,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。1919年“五四”运动后期,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。1920年潜往上海,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,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,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,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,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。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。从一大到五大,均被选为中央委员,先后任中央局书记、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、中央总书记等职务。工书,碑帖结合,汪洋闳肆、兼备众体。草书,气格高古苍莽,线条厚拙凝劲。著名学者兼书家台静农撰文回忆说,独秀早年用功于篆字,行草写赠他一幅四尺立轴,“体势雄健浑成,使我惊异,不特见其功力,更见此老襟怀,真不可测。”有文字训蒙的专著《小学识字教本》。
浏览:702次
微博
微信
小程序
其他专题
视频号
抖音号
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 版权所有
鲁公网安备 37162502000348号 备案号:鲁ICP备11010329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