质 地:纸本
尺 寸:纵131厘米 横30厘米
释 文:江汉但归沧海阔,丘陵难学太山高。
款 识:郭沫若。
钤 印:郭沫若(白文)
作者简介:
郭沫若(1892-1978),原名开贞,幼名文豹,字鼎堂,号尚武。笔名沫若,麦克昂,郭鼎堂,石沱,高汝鸿,羊易之等。祖籍福建汀州府,四川乐山人。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学,后接受斯宾诺沙、惠特曼等人思想,决心弃医从文。与成仿吾、郁达夫等组织“创造社”,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。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,充分反映了“五四”时代精神,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,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之一。无产阶级文学家、社会活动家、古文字学家、考古学家、甲骨学四堂之一,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,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、中国文联首任主席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。1951年获苏联列宁和平奖。郭沫若生平著作超过百万字,有《郭沫若全集》分为文学编、历史编、考古编行世。郭沫若在《洪波曲》中说:“我从前也学过颜字,在悬肘用笔上也是用过一番功夫的”。郭以“回锋转向,逆入平出”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。其书体既重师承,又多创新,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,被世人称为“郭体”。郭沫若以行草见长,笔力爽劲洒脱,运转变通;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,却亦见功力,气贯笔端,形神兼备,有“郭体”之称。故宫博物院、中国银行、荣宝斋、中国书店、中国科学院、沈阳故宫、黄帝陵等都为郭沫若的题字。
浏览:682次
微博
微信
小程序
其他专题
视频号
抖音号
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 版权所有
鲁公网安备 37162502000348号 备案号:鲁ICP备11010329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