镇馆之宝Treasure-Of-The-Museum
返回列表 
杨维桢 元夕与妇饮

质 地:纸本
尺 寸:纵29厘米   横57厘米
释 文:元夕与妇饮
        问夜夜何其,睠兹灯火夕。月出屋东头,照见琴与册。老妇纪节序,清夜罗酒席。右蛮舞袅袅,左琼歌昔昔。妇起劝我酒,寿我岁千百。仰唾天上蜍,誓作酒中魄。劝君饮此酒,呼月为酒客。妇言自可听,为之浮大白。老妇曰,人言天孙思妃,不如月娥守孤。不知羿妇相弃以犇,曷若织女相望以久之也。录呈子刚节判宗唐秋官一笑,竹林先生见此,烦缮写一本到秋官牙,仍要光和见教。
款 识:老铁桢再拜。
钤 印:廉夫(白文)、铁笛道人(朱文)、东维子(朱文)、清白世家(朱文)
鉴藏印:明存真赏(白文)、 王季迁氏审定真迹(朱文)、湘云秘玩(朱文)、定甫审定(朱文)、明存阁珍藏书画(朱文)、邵璔真鉴(朱文)、思学斋鉴藏印(朱文)
说 明:鉴藏印:明存阁珍藏书画、邵璔真鉴、明存真赏、湘云秘玩、思学斋鉴藏印、王季迁氏审定真迹印,据此可推断,本帖曾经邵璔、周湘云、吴普心和近代大收藏家王季迁等多人递藏。
出 版:
1.《赵氏铁网珊瑚》卷七, (明)赵琦美编。
2.《式古堂书画汇考》卷二十二,(清)卞永誉编。
3.《列朝诗集》甲集前编第七之下,(清)钱谦益编。
4.《元明事类钞》卷三,(清)姚之骃撰。
5.《元诗选初集·辛集》,(清)顾嗣立编,中华书局,1987年。
6.《海外书迹研究》,(美)傅申著,紫禁城出版社,1987年。
7.《中国书法全集46·康里巙巙 杨维桢 倪瓒卷》P177-178,荣宝斋出版社,2000年。
8.《乱世奇才-杨维桢的生平及艺术》P37,上海书画出版社,2005年6月。
9.《徐邦达集五·古书画过眼要录》P351,紫禁城出版社,2006年。
10.《中国书法家全集·杨维桢》P71、140、154、159,河北教育出版社,2006年12月。
11.《书艺珍品赏析第六辑·杨维桢》P30,湖南美术出版社,2008年2月。
12.《杨维桢书法精选》P42,河南美术出版社,2008年6月。
13.《中国历代法书粹编·杨维桢行草卷》P48,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,2009年。
14.《宝五堂》海外华人重要书画珍藏展P47,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11月。
15.《杨维桢诗集》P291,浙江古籍出版社,2010年1月。

作者简介:
        杨维桢(1296—1370)元末明初著名诗人、文学家、书画家和戏曲家。字廉夫,号铁崖、铁笛道人,又号铁心道人、铁冠道人、铁龙道人、梅花道人等,晚年自号老铁、抱遗老人、东维子,会稽(浙江诸暨)枫桥全堂人。与陆居仁、钱惟善合称为“元末三高士”。泰定四年进士。历天台县尹、杭州四务提举、建德路总管推官,元末农民起义爆发,杨维桢避寓富春江一带,张士诚屡召不赴,后隐居江湖,在松江筑园圃蓬台。有《东维子文集》、《铁崖先生古乐府》行世。

赏 析:
        宋元墨迹,一向被中外博物馆及收藏家视为重器,从来紧抓不放。杨维桢书法至今已传世无多。朱家溍先生所著《历代著录法书目》一书,录杨维桢书作计41件。历经水厄兵燹,沧海桑田,如今尚存的杨维桢书法之作,仅仅半数而已。《元夕与妇饮》是杨维桢传世代表作品之一,此幅作品精彩绝伦,古香焕彩,古韵传神。如一缕清泉,传承有绪,来路清晰。可谓一颗可遇不可求,百年难及一见的耀眼的沧海遗珠。由此可见《元夕与妇饮》的珍藏价值和巨大的升值潜力。
        这件元代书法墨迹在拍卖市场的偶然出现,彰显了当下中国的经济发展,强盛繁荣,在中国的拍卖市场体现出了它独具的魅力与价值,最终找到了好的归宿,也成为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。


浏览:1634次

上一篇:没有了!
微博

微博

微博
微信

微信

微信
小程序

小程序

小程序
其他专题

其他专题

其他专题
视频号

视频号

视频号
抖音号

抖音号

抖音号

     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 版权所有   
 0330164863214396839.png鲁公网安备 37162502000348号     备案号:鲁ICP备11010329号-3

营业执照信息